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法规

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研究(转载)

发布时间:2024-03-18 阅读次数: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其中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共享、资源的互通、实训基地的共建等,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化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拓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优势的关键。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还可以为企业解决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01

产教融合视域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满足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均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已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因此,以产教融合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既有助于提升其就业之后的竞争力,还有助于区域经济顺畅转型。

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相比传统的高校教育,在产教融合的视角下,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力度,能使高等教育更加契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有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企业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增强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际需要。创新型人才是未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激发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注重创新与创业的人才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思维,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利用产教融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能够为企业带来人才红利、创新动力,提升企业的市场和社会声誉,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02

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完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优化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入手,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持。

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相比较于过去大学生处于被动受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各类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类实践活动机会,强化高校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如通过案例研究、项目驱动学习和真实创业经历分享等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如校内外的创业竞赛、创业孵化项目等。其次,可以设置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界限,设计交叉学科的课程内容。如将工程、设计、商业和法律等知识融入课程,通过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理解和解决创业中的问题。

完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课程的完善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建立创新创业观念。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立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理解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持续不断地更新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以紧跟创业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不同行业的创新模式,传授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创新创业理念。

优化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优质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首先,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从提升教师教学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入手,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以增加与企业沟通交流频率等方式,让教师走下讲台,将自身实践经验渗透进对大学生的日常创新教学中。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素质评估,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再次,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是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实践,为企业提供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持。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产教融合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应对社会经济变化,培养能够适应和推动未来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培养大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增强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目标。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学就创国际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张家界学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451号-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张家界学院智慧校园 版权所有

校办公室电话:0744-8323000 招生电话:0744-8325000 / 0744-8328000